方圓200餘平方公里的藥姑山峯巒疊嶂、奇峯突兀,是瑤族歷史上早期千家峒、是古瑤先民心中的世外桃源。
“瑤民出自千家峒,滿目青山到處遊,龍窖山上耕種好,老少樂業世無憂”……近幾年,通城縣大坪鄉內衝瑤族村將兩山”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做強現代農業,做優鄉村旅遊業,逐步走出了一條“兩山”轉化促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因勢賦形
留住鄉村留住鄉愁
經考證,藥姑山是我國南方地區唯一的、以石構築物為特徵的少數民族已消逝、最原始的大型佐證古文化遺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藥姑山下的內衝瑤族村,自古為瑤漢雜居之中心。為融入全域旅遊大格局,該縣不搞大拆大建,積極謀劃建設瑤鄉大藥谷景區,以瑤、藥文化為主題,以溯溪、環山近3公里步道為主線,將瑤鄉風情、山水田園、中醫藥文化創建融於一體,打造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自然景、賞民俗情、享田園樂的鄉村旅遊精品,展現“中華古瑤第一村”的魅力。同時沿途有大小景點20餘處,突出養身、養心特色,打造集休閒、度假、娛樂、健身、民宿、餐飲、會議等於一身的AAAA級景區。
因地制宜
富民產業生態化
“多栽樹少修墳,多蓄水少挖砂,多留白少建房”。通城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全國重點生態功能縣定位,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推進2018-2020年全域綠化三年行動,推進精準滅荒、通道綠化、村莊綠化、河庫堤岸綠化、工礦園區綠化和城鎮綠化六大工程,堅持增綠與增收並重,發揮產業優勢,突出通城特色,與油茶和中藥材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內衝瑤族村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以草莓、火龍果、獼猴桃小黃瓜、西紅柿等有機瓜果種植為主的採摘園和瑤藥百草園等示範基地,實現四季有花、田裏有瓜、樹上有果、園中有藥,為遊客提供觀景、賞花、摘果、耕作、垂釣、健康科普等體驗。目前全村建成500畝紅心獼猴桃基地、300畝野生茶園、50畝柿子基地、60千瓦光伏發電站、200只黑山羊養殖場和10個無土蔬菜大棚。內衝瑤族村不僅入選湖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還在去年上榜了國家林草局公佈的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因勢利導
村民吃上旅遊飯
在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鄉村旅遊已成為旅遊新業態。內衝村因勢利導鼓勵村民開辦餐飲住宿,帶土特產等消費。旅遊火了,遊客多了,村裏的土特產也值錢了。土雞、土雞蛋、野筍常被遊客搶購一空。
青山綠水正在美麗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中雙向發力,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案例詮釋着“兩山”理念的磅礴力量,一首又一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脱貧讚歌在鄂南通城迴盪!
( 通訊員 葛李 簡明)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開展綜合演練
●記者陳婧通城縣地處鄂南邊陲,曾是湖北省幕阜山片區貧困縣。而距離通城縣城25公里的內衝瑤族村,深藏於湖北、湖南兩省交界...
咸寧網訊記者李嘉報道:從通城縣城出發,車行25公里到達東沖水庫,湖面平靜如鏡,旅遊公路依山盤旋,幾經曲折穿過“中華古瑤...
2016年底,通城縣委縣城府提出構建“一區兩城”發展格局,實施“綠色崛起、中藥振興”戰略,打造以藥材、藥品、藥市、藥膳、...
“村莊變美了,遊客增多了,感謝黨和政府幫助我們發展旅遊業,增加收入。為挖掘瑤族文化,帶動村民脱貧致富, 2018年開始,通...
一場大雨過後,通城縣藥姑山下的大坪鄉內衝瑤族村飛檐翹角、狗頭牛角、小橋流水愈發靈動起來。如今走進內衝村,以民俗酒店、...
昨日, , “五一”假期,赴“中華古瑤第一村”——內衝瑤族村來的遊客日均萬人以上,自駕進村車輛日超2000輛,迎來開園後的第...
咸寧網訊記者宋文虎、通訊員鄭夢溪報道:25日起,省文化和旅遊廳對擬認定的2019年湖北旅遊強縣、旅遊名鎮、旅遊名村、旅遊名...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嘉通訊員樂文剛陳婉美麗神奇的通城內衝瑤族村,是瑤族先民“聚居地”,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古瑤文化傳...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文景、李嘉、通訊員陳婉報道:曾經沉澱千年的歷史文化被挖掘利用,成為發展旅遊產業,推動鄉村...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嘉、通訊員樂文剛、陳婉、李子明報道:18日,通城縣大坪鄉內衝瑤族風情村瑤族千年廣場建設現場...